当前位置农经网 > 农业资讯 > 独家 >

别让伤农谣言伤农害农 盘点那些被伤害的水果

点击: 时间:2015-12-02 11:22 作者:月蓝  来源:未知 

别让伤农谣言伤农害农  盘点那些被伤害的水果
  一条不负责任的谣言,很可能会让农民大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甚至会导致一个地方多年辛苦培育起来的农业产业瞬间垮掉。如何应对和消除伤农谣言,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公众关注讨论的话题。
  近日,有媒体梳理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谣言伤农事件,发现很多食品安全谣言经相关媒体报道传播,对农民和相关农业产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虽然有关政府部门、检测机构做出了查证和辟谣,但是媒体在报道澄清时力度明显不如曝光时,导致农民和相关农业产业受到的不利影响难以完全消除。
  伤农谣言被媒体“报道”之后成了“断头案”的尴尬现实确实存在,但是针对有些谣言,一些权威媒体在之后也很快进行了澄清。如今年4月底“草莓农残致癌”的谣言出现后,本报迅速反应,在5月1日即刊登出《“草莓农残超标致癌”,是真的吗?》一文进行辟谣;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紧接着在5月2日刊登《“吃草莓致癌”说不靠谱》的调查报道,也进行了辟谣。只可惜,这些媒体的澄清都未能实现社会舆论的“大逆转”,农民和全国草莓产业依然遭受重创。
  谣言伤农为何屡次上演,其实真正症结并不在于媒体没有对伤农谣言进行调查澄清,而是即使澄清了,却难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伤农谣言“辟谣难”的问题。首先,很多时候辟谣的媒体并不是率先“曝光问题”的媒体,率先“曝光”的媒体不进行澄清,这在一些消费者看来,至少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他们会对辟谣存疑;其次,从“首因效应”来看,人们更愿意相信第一次接触到的信息,“辟谣”的传播力就会大打折扣;再者,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络、社交媒体,更愿意传播吸引人眼球的谣言而非公正理性的辟谣信息,客观导致很多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
  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去整治伤农谣言的理由,因为一条不负责任的谣言,很可能会让农民大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甚至会导致一个地方多年辛苦培育起来的农业产业瞬间垮掉。如何应对和消除伤农谣言,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公众关注讨论的话题。
  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近些年出现的伤农谣言的三种常见类型。第一种是毫无事实根据、不负责任的“网络谣言”,这背后大部分有借食品安全这一公共话题进行网络炒作、吸引受众眼球的动机;第二种是似是而非的“扭曲夸大性谣言”,它以有意无意的概念转换或偷换,把对人无害的植物病扭曲为对人有害的病,造成人们对食用的排斥;第三种是更为复杂的“权威谣言”,它虽然经过了一些程序和检验,但由于检测方法的不科学、不严谨、不具有普遍代表性而导致信息的误传误报,如今年4月份出现的“草莓农药残留致癌”就是这种类型。
  如何更有效地减少伤农谣言,在理性公正地做好辟谣的同时,还应着重抓好“事前”和“事后”两个环节。“事前”就是要防患于未然,清除伤农谣言滋生的环境土壤。对于第一种毫无根据的网络炒作性谣言,在网络实名制的条件下,对他们的追责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要加大打击力度,让炒作者对网络发言有敬畏心;而对那种扭曲夸大性谣言,需要地方政府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并通过多种传播形式,特别要用好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把专业权威的声音传播到消费者中,及时消除外界的猜疑;而对那种由于大众传媒的不严谨所造成的谣言,媒体一定要注意加强专业性、自律性,对农产品安全问题一定要科学求证、严谨发声。
  “事后”环节就是要对造谣者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以发挥震慑作用。最近万达集团、阿里巴巴集团起诉相关网络炒作谣言对我们有很大启示作用,他们的起诉、索赔在很大程度上能对造谣炒作者形成巨大警示和震慑。但对于给农民、农业带来几千万、上亿元损失的造谣者,我们却鲜见有人对他们提出诉讼,鲜见有人因此受到制裁。这大部分是因为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力孤难支,维权无力,这就需要有人替他们发声,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司法部门等对造谣者进行重拳打击、依法追责、索赔损失,让那些造谣者不敢造谣,造不起谣。
  近些年来,经过相关部门和生产者的公同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要彻底让伤农谣言消失,离不开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信心的重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对社会大众、媒体舆论的食品安全监督持积极开放的态度,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坚决防止任何有意或无意的谣言对农民、对农业造成伤害。涵养理性、打击谣言,这本身也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谣言伤农事件大盘点】
  河北草莓被爆含乙草胺
别让伤农谣言伤农害农  盘点那些被伤害的水果
  价跌、滞销,烂果、拔苗……来自河北省保定市草莓种植之乡的初步统计显示,受“草莓传言”影响的有满城区2000亩温棚、5000亩露地草莓,损失达到2650万元;顺平县3400余亩冷棚,损失达3000万元。而在河北省另一个草莓种植大县昌黎,草莓滞销更加严重,价格迅速下跌到不足一元每市斤,但是仍无人问津,草莓种植户损失惨重。昌黎县农业局副局长于振江介绍,“保守估计莓农损失将达到亿元以上。”
别让伤农谣言伤农害农  盘点那些被伤害的水果
  “化学”香蕉
  “化学”香蕉:2006年10月18日,一则“香蕉被加工化学剂催熟”的报道把香蕉生理催熟环节演绎为化学加工过程;2007年3月13日,媒体推出广州香蕉感染“蕉癌”报道,把香蕉“巴拿马”病害比喻成蕉癌;2007年4月谣言直指海南香蕉中含类似SARS的病毒,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恐慌。海南香蕉日出岛数量从8900多吨下降到3000吨。
  “蛆虫”橘子
别让伤农谣言伤农害农  盘点那些被伤害的水果
  “蛆虫”橘子:2008年,网传“广元旺苍县暴发大规模柑橘大实蝇虫害”,虽然四川省农业厅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这种柑橘大实蝇疫情仅限旺苍县,疫区柑橘并未外运已就地销毁。但“橘子有虫”造成全国各地柑橘大范围滞销,仅在湖北省大约7成柑橘无人问津,损失或达15亿元。
  “打针”西瓜
  “打针”西瓜:网传黑心商贩给未成熟的西瓜注射禁用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和胭脂红,以增加甜度和色泽,一时人人谈瓜色变,西瓜滞销。其实早在2006年就有新闻报道说消费者怀疑西瓜打针,不过当时真相并未得到核实,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该消息仍不时得到发酵。
  致癌葡萄
别让伤农谣言伤农害农  盘点那些被伤害的水果
  致癌葡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的葡萄因致癌谣言大量滞销,3000亩的葡萄种植园50%产量滞销,损失近2000万元。而宜春市袁州区农业局在当地抽检葡萄,包括重金属指标铅、镉在内的13项检测项目全部合格。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tag:

视频推荐

热门推荐

[专题汇总]PHOTO
  • 【网纹草专题】网纹草养殖方法|网纹草病虫害

    【网纹草专题】网纹草养殖方法

  • 【鸭掌木专题】鸭掌木种植技术|鹅掌柴病虫害

    【鸭掌木专题】鸭掌木种植技术

  • 【紫罗兰专题】紫罗兰养殖方法|病虫害防治

    【紫罗兰专题】紫罗兰养殖方法

  • 【芒果专题】芒果栽培种植技术|病虫害

    【芒果专题】芒果栽培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