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瑞康奶粉被逼退出中国的“唯一理由”假货
点击: 时间:2016-04-01 10:05 作者:蜜蜂 来源:未知

近日,达能旗下纽迪希亚(Nutricia)奶粉品牌可瑞康(Karicare)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可瑞康在其官方微博发布的下市公告显示,可瑞康金装系列在中国暂停销售,新西兰当地市场仍继续有售。纽迪希亚将专注于诺优能(Nutrilon)和爱他美(Aptamil)两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有不少分析称,国内山寨众多,假货泛滥是可瑞康退出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不过,达能方面表示,将可瑞康下市,是希望专注于爱他美和诺优能两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而乳业专家王丁棉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主要原因应该是达能的战略调整。
可瑞康被假货逼退?达能否认
据了解,可瑞康是达能婴幼儿营养品纽迪希亚旗下品牌,在新西兰市场占有率超过70%,可瑞康金装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地为新西兰,主要销往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于2011年8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可瑞康下市的消息引起了多方关注,3月30日,一则“Karicare退出中国市场,理由只有一个”的消息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文章中称,国内假货泛滥是正牌退出的原因。
一位年轻妈妈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了担忧,她感觉进口奶粉不乏假货,“我都是自己从德国海淘的,不过也不知道假不假?”
王丁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山寨假货无法避免,但是确定不了量有多大,“不只是国内有,国外也有人做山寨版,因此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货品也存在风险”。
不过,达能方面表示,将可瑞康下市,是希望专注于爱他美和诺优能两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达能首席执行官范易谋(Emmanuel Faber)在达能2015年财报中表示,国际品牌爱他美和诺优能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持续青睐,达能对这两个品牌进行了持续投资,采用直接分销模式促进本地网购业务,以及在母婴店渠道中助推销售额不断增长。
战略调整:4品牌如今剩两个
王丁棉表示,假货是一部分原因,但达能的战略调整才是更主要的原因。
年,达能的供应商恒天然公司发生了“肉毒杆菌事件”,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西兰奶源的信任度,“2013年恒天然事件后,国内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欧盟的奶源,诺优能的产地是荷兰,爱他美的产地是德国。”王丁棉向记者分析道。
此前,达能旗下公司纽迪希亚共有4个品牌,多美滋、爱他美、诺优能和可瑞康。多美滋因肉毒杆菌事件遭受重创,达能已于2015年底将多美滋中国区业务卖给了雅士利,而同样受肉毒杆菌事件影响的可瑞康销量下滑严重,影响纽迪希亚公司的盈利逐年下降。资料显示,纽迪希亚的利润从2012财年的6100万美元,巨幅下降到2013年的200万美元,2014年则继续下滑至120万美元。
同时,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激烈,达能在国内市场面临很大压力,需要集中精力做好更有潜力的品牌。
“惠氏、雅培都是强劲的竞争对手。出售多美滋,增加对蒙牛的投资,达能想要在国内市场进行更多资本运作。”王丁棉表示:“达能缺乏高端产品线,而在中低端产品中,消费者的选择太多了。此外,达能还面临着来自于雅士利、君乐宝等国产品牌电商渠道的挑战。”
激烈的竞争让达能也开始打价格战,今年初开始,达能对旗下品牌价格进行了统一下调。
除了肉毒杆菌事件后销量下滑的影响,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制也被认为是可瑞康下市的原因之一。今年初,中国监管部门向WTO提交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送审稿)》,将注册制的适用范围从国产乳粉扩大到了进口乳粉,送审稿规定,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
对此,王丁棉表示,最终的办法还没有出台,达能此举可以视作提前进行适应和调整,“无论以后怎么算,拿掉一个品牌,未来可调整的余地更大。”
有不少分析称,国内山寨众多,假货泛滥是可瑞康退出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不过,达能方面表示,将可瑞康下市,是希望专注于爱他美和诺优能两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而乳业专家王丁棉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主要原因应该是达能的战略调整。
可瑞康被假货逼退?达能否认
据了解,可瑞康是达能婴幼儿营养品纽迪希亚旗下品牌,在新西兰市场占有率超过70%,可瑞康金装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地为新西兰,主要销往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于2011年8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可瑞康下市的消息引起了多方关注,3月30日,一则“Karicare退出中国市场,理由只有一个”的消息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文章中称,国内假货泛滥是正牌退出的原因。
一位年轻妈妈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了担忧,她感觉进口奶粉不乏假货,“我都是自己从德国海淘的,不过也不知道假不假?”
王丁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山寨假货无法避免,但是确定不了量有多大,“不只是国内有,国外也有人做山寨版,因此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货品也存在风险”。
不过,达能方面表示,将可瑞康下市,是希望专注于爱他美和诺优能两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达能首席执行官范易谋(Emmanuel Faber)在达能2015年财报中表示,国际品牌爱他美和诺优能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持续青睐,达能对这两个品牌进行了持续投资,采用直接分销模式促进本地网购业务,以及在母婴店渠道中助推销售额不断增长。
战略调整:4品牌如今剩两个
王丁棉表示,假货是一部分原因,但达能的战略调整才是更主要的原因。
年,达能的供应商恒天然公司发生了“肉毒杆菌事件”,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西兰奶源的信任度,“2013年恒天然事件后,国内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欧盟的奶源,诺优能的产地是荷兰,爱他美的产地是德国。”王丁棉向记者分析道。
此前,达能旗下公司纽迪希亚共有4个品牌,多美滋、爱他美、诺优能和可瑞康。多美滋因肉毒杆菌事件遭受重创,达能已于2015年底将多美滋中国区业务卖给了雅士利,而同样受肉毒杆菌事件影响的可瑞康销量下滑严重,影响纽迪希亚公司的盈利逐年下降。资料显示,纽迪希亚的利润从2012财年的6100万美元,巨幅下降到2013年的200万美元,2014年则继续下滑至120万美元。
同时,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激烈,达能在国内市场面临很大压力,需要集中精力做好更有潜力的品牌。
“惠氏、雅培都是强劲的竞争对手。出售多美滋,增加对蒙牛的投资,达能想要在国内市场进行更多资本运作。”王丁棉表示:“达能缺乏高端产品线,而在中低端产品中,消费者的选择太多了。此外,达能还面临着来自于雅士利、君乐宝等国产品牌电商渠道的挑战。”
激烈的竞争让达能也开始打价格战,今年初开始,达能对旗下品牌价格进行了统一下调。
除了肉毒杆菌事件后销量下滑的影响,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制也被认为是可瑞康下市的原因之一。今年初,中国监管部门向WTO提交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送审稿)》,将注册制的适用范围从国产乳粉扩大到了进口乳粉,送审稿规定,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
对此,王丁棉表示,最终的办法还没有出台,达能此举可以视作提前进行适应和调整,“无论以后怎么算,拿掉一个品牌,未来可调整的余地更大。”
可瑞康宣布退出中国,母公司达能称是正常商业策略调整,与网传假货谣言无关
3月31日上午,一则有关可瑞康因假货问题退出中国市场的微博在网上刷爆。昨日下午,可瑞康母公司达能集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可瑞康金装系列产品退出中国市场“是一次正常的商业策略调整,与所谓假货的谣言没有任何关联。”微博曝可瑞康退出中国“唯一理由”


昨日下午,新京报记者就此事采访可瑞康母公司达能集团,达能回应称,达能纽迪希亚公司近期决定停止向中国市场官方进口新西兰可瑞康金装系列产品,“这一调整让公司专注于发展诺优能和爱他美等品牌。”
达能称:“这是一次正常的商业策略调整,与所谓假货的谣言没有任何关联。我们一贯提醒消费者从官方渠道购买进口产品,以保证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事实上,这篇题为《可瑞康品牌退出中国》的报道于3月30日刊登在新西兰报纸《Business》上,文章通篇围绕达能受2013年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影响而导致业绩下滑,并未提及任何有关假奶粉的问题。
目前中国有少量可瑞康奶粉存货在售
可瑞康奶粉官方客服表示,可瑞康奶粉目前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渠道均已退出中国,目前只有少量存货在售。此外,微博博主钱文忠在当天下午删除了该条微博,并称该微博转自朋友,找到原图阅读后发现帖子所述不准确,“有图未必就可靠”。
尽管目前可瑞康因造假退出中国的说法已被证明是谣言,但该消息依然在发酵,甚至演变成达能纽迪希亚旗下爱他美奶粉退出中国。也有不少微商趁此开始鼓励消费者代购,称“中国市场买不到真货”。
追问
问题洋奶粉如何流向市场?
昨日,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包括可瑞康在内的许多进口奶粉品牌确实在中国存在假货问题,这些假奶粉有一部分是完全造假,还有一部分是真假混合,造假地点境内外都存在,境外主要通过私人代购或电子商务批量入境。
部分假洋奶粉借道“代购”入市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假洋奶粉会借用跨境电子商务网站、代购为销售端口,通过躲避入关手续的方式流入境内;此外,国内也存在一些不良商家以国产奶粉冒充进口奶粉。
新京报记者此前了解到,一大型跨境电子商务网站上汇集了上百条奶粉批发信息,涉及爱他美、诺优能等达能旗下知名奶粉品牌,且价格最高相差2-3倍。其中一位商家对新京报记者称,可以120-125元/罐(800g装)的价格,长期供应诺优能等知名品牌奶粉,“需求量大的话,一个月起码能供应3000罐。”
昨日,新京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可瑞康代购”共出现6000余件商品,销量排名第一的代购商家信息显示,其代购奶粉近一个月的评论数累计达到3000以上,还有不少商家的评论数均已累计破千。
事实上,早在2012年左右,德国、美国、荷兰、新西兰等国家纷纷出台了奶粉限购规定。其中,荷兰规定消费者在当地超市、药店每人每次只能购买1-3罐。
一位长期在英国从事奶粉代购生意的经销商Della告诉记者,如果真在当地采购,折合奶粉的包装运输等环节,成本价起码在137-145元人民币。而且英国对奶粉限购非常严格,“即便是雇人去超市扫货,每月采购300罐奶粉也是极限。”
一位熟悉通关业务的海关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假洋奶粉出现在境内有两种可能,一是本身就是国产货冒充;二是在境外造假,发货时没如实报关,蒙混入关。
上海某国际转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对大批量入关的婴幼儿奶粉,海关会进行非常严格的抽检。据了解,境外假奶粉为躲避检验手续,大多选取化整为零的“蚂蚁搬家”模式,把集装箱货物打散成为个人邮包,进入国内市场。
国内曾破获炮制假洋奶粉团伙
除境外违规入关外,国内也有制假团伙炮制假洋奶粉。2013年,上海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假冒奶粉案件,上海锐可公司通过合法进口部分奶粉获取2份进口奶粉《卫生证书》后,伪造了23份进口奶粉《卫生证书》。该公司法人熊某通过从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购进国产奶粉,再非法生产加工仿冒进口奶粉,并主要通过网络销售。
2015年9月,上海市公安部门再次接到假洋奶粉报案,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陈某等人仿制多个品牌奶粉罐,并收购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灌装生产假冒着名品牌奶粉。
追问
去哪儿买到放心洋奶粉?
昨日,可瑞康退出中国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妈妈群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北京石女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她一直坚持从大型商超购买奶粉,不相信价格低廉的代购奶粉,“对于孩子来说,食品安全比价格更重要。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吃进口奶粉却又舍不得花钱,这恰恰给了假奶粉可乘之机。”
公安部公布的2015年食品药品犯罪数据显示,在去年侦破的1.5万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案件中,利用互联网实施的食药犯罪占比超过八成,互联网、物流已成为食品药品犯罪的主流渠道。去年长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入境邮件中就连续截获了大批来自日本核辐射区的奶粉,正是以跨境电子商务B2B/2C方式入境。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建议,消费者最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进口奶粉,且要选择线上、线下的大渠道,如品牌方授权的线上渠道,或品牌方自己设立的线上直营店;线下门店则尽量选择大母婴店,私人代购、小的商超或母婴渠道,甚至国内一些知名母婴网站“也并不十分靠谱”。
达能集团曾在去年回复新京报记者称,目前其旗下奶粉在中国的正规销售渠道包括纽迪希亚天猫旗舰店,纽迪希亚授权的电商和母婴店如京东、1号店、蘑菇宝贝,“建议消费者通过官方正规渠道购买。”
昨日,新京报记者在美素佳儿中国官网看到,标有“100%荷兰原产原灌”的美素佳儿奶粉在官网提示了“正品购买”渠道,消费者可通过链接进入美素佳儿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1号店开设的官方旗舰店购买到正品奶粉。
此外,许多奶粉品牌均建立了奶粉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或溯源码查看商品信息或鉴别真伪,也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按提示输入溯源码进行查验。如扫描“雀巢能恩”升级配方乳粉罐底二维码,页面可直接跳转出来包含产品名称、含量、生产工厂、收货客户、中转仓等17项信息;扫描“雅培”奶粉罐的二维码后,可显示产品名称、批号、奶源地进口质检证书编号等7项内容。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下一篇:广东日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