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经网 > 农业资讯 > 深度 >

农村改革突破口在哪里呢?

点击: 时间:2017-03-02 09:06 作者:无繁  来源:第一农经 

  第一农经网 近年来,我国一直号召进行农业改革,以带富八亿农民为目标,改革进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聚焦三农,突破口在哪里呢?
  一、三农改革有解还是无解?
  小编看来,如果把三农改革的主要目标定为增加八亿农民的收入,仅仅在三农领域进行改革,注定是无解难题。
三农改革
  为什么?我不认为推行土地流转进而实现中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能够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现代化未必能够大幅提高国内农业的总产值。
  从成本看,跟大家普遍的认识相反,土地流转不但短时间没有降低种植成本,反而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成本。地租、机械、人工都是成本的增加项。也就是说,农业生产成本短时间内提高是一种必然,越改革相应的成本就越高。这个高成本是国内农民多而土地少的现状决定的。
  从价格看,主粮的价格形成取决于国际的宏观供需等多方面因素,粮价不具备大幅上升的基础条件。大家都知道进口粮食更经济和安全,但是鉴于国内的现状(思维和稳定),大量进口粮食从未列入政策的可选项。
农村改革
  二、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如果仅仅局限在三农的领域里,那么不管怎么考虑,都没有办法做到让农民的收入普遍大幅提高。那么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农民致富的钥匙又在哪里?
  小编认为,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问题是减少的农民去干什么?劳动密集型产业(衣服、鞋等)已经过剩(两亿农民上岸就把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掀翻),更多的人上岸会是什么情况?
  但除了农民进城进行产业升级外,似乎也没有别的好办法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就业、定居和生活。第二产业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肯定是吸纳不了农村那么多剩余劳动力。目前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第三产业服务员或许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可行性选项。
农村改革
  扯远了,回到正题。小编认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把农村土地的增值权和分配权,还给农民。农业的低产值已经是无需在证明和讨论的了。在这种情况下,将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可以极大的提高土地收益,这也同样是被证明了几十年。
  农村土地增值权就是农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审批权,目前既不在有土地所有权的村集体,更不在有承包经营权的农民,而在县市一级地方政府手里。哪块农地能变更为建设用地,在什么时间能变成建设用地,这个建设用地可以用来干什么(公益、工业还是房地产),这个权利从农民和村集体手里上收了到了地方政府手里。
  农村土地分配权就是农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如何分配的权利。在以往的农村土地拆迁和征用中,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村集体和使用者的农民,似乎没有权力参与自己土地增值部分的分配讨论。这种过渡性的制度设计,把农民排挤在土地增值收益之外,仅仅剩下喝汤的机会。
  因此在小编看来,土地增值权和增值收益分配权,或是农民增收的可行选项。这个思路,在重庆市的地票制度设计中已经被验证可行。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tag:

视频推荐

热门推荐

[专题汇总]PHOTO
  • 【两会专题】2017年全国两会三农聚焦

    【两会专题】2017年全国两会三农

  • 【人物专题】2016年全国十佳农民

    【人物专题】2016年全国十佳农民

  • 【台风专题】台风最新消息2016年|超强台风最新动态

    【台风专题】台风最新消息2016年

  • 【G20杭峰会专题】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G20杭峰会专题】二十国集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