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经网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

国家粮食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见成效 种植面积调减三千万亩

点击: 时间:2017-06-24 10:37 作者:长风  来源:人民日报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玉米种植出现了连年增产、库存高企、进口增多的“三高”现象,各地粮库亦出现了“销不出,储不下”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因而,改革玉米收储制度势在必行。
国家粮食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见成效  种植面积调减三千万亩
图:玉米
  据了解,从国家粮食局获悉: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去年我国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经过有关部门、地方和相关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这项改革首战成功,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实现了从国家政策性收储唱“独角戏”到多元市场收购“大合唱”的转变,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截至今年4月30日,东北地区新产玉米累计收购2038亿斤,收购工作圆满结束。
  据统计,2016年,全国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下降3000万亩,为13年来首次减少,超出年初确定的调减1000万亩的目标。大豆面积增加1044万亩、产量增加23亿斤。杂粮面积增加700多万亩、产量增加40多亿斤。马铃薯面积增加160多万亩、产量增加10亿斤。
国家粮食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见成效  种植面积调减三千万亩
图:玉米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激活了市场,搞活了产业链,提高了“两方面效益”。一是玉米加工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东北深加工企业入市收购和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绝大多数企业满负荷生产,产品竞争力增强。二是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增强了东北地区经济活力,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改革增强了农民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生产的意识和能力。国产玉米市场竞争力增强。国内玉米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衔接,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减少,国产玉米市场空间增大。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保障了农民合理收益,守住了“两条底线”。一是守住了不出现“卖粮难”的底线。二是守住了保障种粮基本收益的底线。针对玉米市场价格回落对农民收入的不利影响,及时足额发放生产者补贴,加强对农民收获、烘干、存放等环节的指导服务,基本保障了多数农民特别是优势产区农民的玉米种植收益。截至2016年11月,中央财政安排的补贴资金就已基本兑付到农户手里,政策惠及东北三省一区超过4500万人口。
国家粮食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见成效  种植面积调减三千万亩
图:玉米
  据悉,今年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预计今年玉米面积比上年再减少1000多万亩,调减的玉米面积因地制宜改种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等作物。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tag: 玉米制度改革国家粮食局

视频推荐

热门推荐

[专题汇总]PHOTO
  • 牛营养衰竭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牛营养衰竭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 母牛配种时间及注意事项

    母牛配种时间及注意事项

  • 杨梅的特点,杨梅成熟时间

    杨梅的特点,杨梅成熟时间

  • 木棉树象征什么,什么时候开

    木棉树象征什么,什么时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