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网信办新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点击: 时间:2017-09-08 10:56 作者:冰星 来源:第一农经
QQ群、微信群存在于每个人的手机里,这两类群组是我们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许多不符合规范,随意散播不健康消息的群组开始发展起来,这类群组给互联网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9月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印发了《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两个文件,并于2017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旨在促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而《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就是为了促进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而我们今天就来解读《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项文件。《规定》的出台会给我们的互联网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是不是以后在群里不能够随意聊天了?一起来看看吧。

要规范的互联网群组指的是什么?
指互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平台建立的,用于群体在线交流信息的网络空间,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贴吧群等各类互联网群组。《规定》所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平台。规定所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使用者,包括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员。
《规定》对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也就是对平台方面有何要求?
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并保护使用者个人信息安全;对互联网群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建立使用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对违法违规的互联网群组及使用者依法依规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合理设定群组成员人数上限、个人建群上限和参加群数上限。
针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规定》中强调了哪些处置措施?
对于违法违规的平台方,有关部门将依法依规采取处理措施。对于违法违规的互联网群组,由平台方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整改、暂停发布、关闭群组等处置措施;对于违法违规的群组建立者、管理者等使用者,由平台方依法依约采取降低信用等级、暂停管理权限、取消建群资格等管理措施。

对“群主”“群管理者”责任,《规定》有哪些要求?
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空间。
网信办印发了《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有公众账号的小伙伴,要好好学习一下啊。
为什么要出台《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一些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提供者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缺失,部分用户公众账号使用者传播低俗色情、暴力恐怖、虚假谣言、营销诈骗、侵权盗版等信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社会反映强烈。
要规范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具体指什么?
《规定》所称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网络平台以注册用户公众账号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具体而言,在各类社交网站和客户端开设的用户公众账号,如腾讯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账号;在花椒、映客等直播平台和秒拍、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设的用户公众账号。

《规定》提出了哪些倡导性、鼓励性要求?
《规定》按照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的思路,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注册使用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发布政务信息或公共服务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用户与平台、用户与用户、平台与平台之间如果发生矛盾纠纷如何解决,《规定》就此有什么新举措?
《规定》提出,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指导推动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提供者、使用者制定行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政府、企业、专家及用户等多方参与的权威专业调解机制。
(第一农经整理)
下一篇:未来农业将向这七大领域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