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经网 > 农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浙江杭州: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 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点击: 时间:2017-11-08 12:18 作者:冰星  来源:第一农经 

  我国是农业大国,一直以来三农问题就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浙江省杭州市对于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如何推进乡村治理?如何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等问题有了新的实践。
  今年以来,杭州把“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作为市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年度任务之一,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统筹,以双浦镇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和天目山镇农村闲置房地盘活利用为突破口,吹响了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冲锋号。
  让土地释放发展活力
  实践永无止境,改革永在路上。
  近年来,杭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改革,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敢先行、真先行、善先行,鼓励探索,积累经验,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经验”、“杭州样本”等。
  此次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的探索,就是杭州的又一次新实践。
  “以后我们村的发展,也可以一张蓝图干到底了。”作为天目山镇农村闲置房地盘活利用的试点村之一, 紧邻天目山和天目山大峡谷景区的一都村近日刚刚完成了村庄发展一体化规划的第二轮修改。
  一都村的轮廓看上去神似一只要展翅飞翔的蝴蝶。蝴蝶左右翅膀区域以生态保护、林业观光为主,中间则有序地分布着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组团。
浙江杭州: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 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在编制这个规划时,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底,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实现了‘多规融合’。”据介绍,此次改革试点中,无论是双浦镇的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还是天目山镇农村闲置房地盘活利用,杭州都坚持规划先动,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将保、建、治、住、产、耕等各类各业用地布局在一张图上,最终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这也体现了国土开发方式从生产空间为主导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的转变。
  在这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中,如何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如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如何把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杭州的做法是,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农村、农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找准重点、难点突破,着力增强改革举措的针对性。
  针对当前农村宅基地利用不集约、闲置或低效利用多等问题,在“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的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研究存量盘活的具体路径和政策。 比如,对拆后土地宜耕区块进行复垦,宜绿区块进行环境美化,宜建区块进行产业提升。一都村就准备利用部分现有空闲农房,打造民宿院落。
  另一个试点村,位于天目山集镇南部的周云村,则利用存量用地,建设文化礼堂,利用集体经营用房用于服务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土地流转不顺畅、农业经济碎片化等问题,此次试点,则以政府为主导,带头去引进资源、推进项目落地。
  “这一块就引入了现代农业开发公司,目前主要种植蝴蝶兰和铁皮石斛。”一都村村党支部书记俞涛冲指着村委会大楼东面的一片农田告诉记者。
  据介绍,依托天目山镇“旅游+”、“生态+”等模式,一都、周云两个试点村,接下来还要发展民宿产业以及乡村休闲旅游等。目前已有多个民宿品牌来考察、洽谈,并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向。
  而在双浦,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当地正试图借鉴“郊野公园”模式,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新路径。
浙江杭州: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 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与此同时,借此次改革试点的契机,双浦镇以及天目山镇两个试点村还摸清了自身的“家底”。
  以天目山镇的两个试点村为例,国土临安分局组织测绘队伍进村入户,全面完成了这两个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测绘和“三块地”的调查测绘,精准地摸清了土地利用现状,查实了每一宗宅基地的面积、权属,建立了电子数据库,完善了“一户一档”,并对数据成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为编制规划、制定政策、颁发农村不动产权证夯实了详实、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还依法开展试点村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不动产登记申报工作,让试点村居民率先拥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不动产权证。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改革之难,在于执行。
  “老实说,试点刚开始时,别说村民了,村两委班子的人积极性都不高。”市国土资源局总规划师陈苏球说,她同时也是此次天目山镇改革试点推进小组的副组长。
  不过在改革试点推进小组多次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等赴义乌、淳安、桐庐等地考察学习之后,大家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义乌的何斯路村书记何允辉以一个美丽乡村践行者的思考和淳安下姜村的绿色发展变迁,给了大家很多推动改革工作和促进村庄发展的启示,改革理念也随之转变,对于如何进行改革试点,也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
  “让群众参与试点工作的各个环节,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面貌之后,大家的积极性自然也就高了。”陈苏球表示,通过让镇村干部走出去学、群众代表坐下来谈的方式,家家户户都开始积极动起来,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主动配合”、“主动申请”等系列“主动”凝聚了老百姓对改革试点的支持度、认知度以及参与度的不断提高。
  实际上,整个改革试点中,关于村里怎么规划布局、改革怎么改等重大决策和重点建设都会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共建共享的氛围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十一”小长假期间,周云村迎来了不少游客。“有游客和我说,你们村太美了,下次还要来。”在经营民宿的何阿姨看来,这与今年以来周云村的改革试点不无关系。据了解,借此次改革契机,周云村率先对超大、超高以及影响道路通畅的围墙和有碍观瞻或破旧的辅房进行拆除,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浙江杭州: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 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居住环境好了,收入也提高了,可喜的变化正处处发生。
  美丽的蝶变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词。而在杭州,关于“美丽”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双浦镇的周浦老街,正在经历一场“凤凰涅槃”般的蜕变。原先脏、乱、差的情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亮堂的道路以及颇具特色又整齐划一的外立面。在周浦老街的南面入口,一个“口袋公园”也正在紧张地施工中。
  “不夸张地说,以前这里很多地方车都开不进,管理也混乱,现在好了,整治之后,空间大了很多,路也明显宽起来了。”说起今年双浦镇推行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以来的变化,三阳村党委书记钱其洪头头是道。
  周浦老街只是这次改革试点以来,其中一个“蜕变新生”的生动案例。
  背靠西山,面朝富春江的周富村,自然资源优越。不过在过去十年多的发展中,因当地农村的粗放型管理建设,村外的农田成了连片的堆场和甲鱼塘,村内则到处是杂乱的围墙、辅房等。
  最近一次来到周富村,惊奇地发现这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幽静的院落,平坦的马路,错落有致的房屋……依托田园、溪水等自然资源,如今的周富村,展现的是不一样的山水田园生活美景。
  灵山村、双灵村、湖埠村等另外10多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小城镇的环境综合整治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仅村镇环境整治这一块,今年就已累计完成拆违37.66万平方米,拆除围墙27.91万平方米,清除违法堆场326处。”双浦镇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临安天目山镇,探索的则是另一种“美丽乡村”建设的形式,以盘活利用空闲农房以及宅基地等方式,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浙江杭州: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 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60多岁的俞康朝,对一都村今年以来的变化有很大的感触。“以前村里房子挤房子,有的路窄得没法走。我家门口那条路,最挤的时候,连三轮车、电瓶车都开不进去。现在好啦,我儿子开车回来,都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了。”
  更多的蝶变将会陆续上演。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此次改革试点也将严格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乡村文脉、地域精神、居住空间、特色内涵等,从被破坏的乡村文化生态到乡村人文价值,都在一一梳理、重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乡村培育农村新型经济业态。未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杭州将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为重要实践载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去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源泉,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环境美”向“发展美”升级转型。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tag: 农村农业改革浙江杭州

视频推荐

热门推荐

[专题汇总]PHOTO
  • 【宠物狗饲养专题】狗的品种与饲养方法|狗病大全

    【宠物狗饲养专题】狗的品种与饲

  • 【宠物猫饲养】宠物猫饲养手册|宠物猫疾病指南|猫新闻

    【宠物猫饲养】宠物猫饲养手册

  • 【柚子种植专题】柚子供求动态|柚子种植技术|病虫害

    【柚子种植专题】柚子供求动态

  • 【荔枝种植专题】荔枝栽培技术|荔枝病虫害防治|业界动态

    【荔枝种植专题】荔枝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