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塑料村庄”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点击: 时间:2018-08-05 16:47 作者:燕鼠 来源:第一农经
近年来,青藏高原垃圾污染严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青海囊谦县尖扎村的村民建立了高原上第一个零塑料的村庄,也被称为“零废弃村庄”,将塑料垃圾拒之门外(详情请点击《青藏高原塑料垃圾难降解藏族牧民拒绝塑料包装》),那么,这个零废弃社区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呢,它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塑料垃圾
启示一:需求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看到这个故事,人们可能会觉得,这个社区并没有减少垃圾,只是将垃圾排斥在社区外,换句话说,只是靠增加其他地区的垃圾来实现社区内垃圾的减少。表面上,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购买食物的时候,他们把那些塑料包装拆下来,将食物装到自己的牛皮或布袋子中,塑料包装并没有减少,只是没有进入社区。他们要求到访的客人将那些垃圾带走,垃圾只是换了个地方,并没有减少。但是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消费需求对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如果有越来越多的社区拒绝这些塑料包装、过度包装,那么生产厂商会不会因此改变产品的包装?产品包装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垃圾,如果所有消费者开始拒绝这些过度的塑料包装,垃圾会不会因而减少?环境保护需要聪明的消费者。
启示二:环境保护是一件全方位的事情。这个村庄的居民并不仅仅是拒绝塑料垃圾,他们同时也成立许多保护环境的小组,比如有些小组观察鸟的变化,有的小组监测水源,有的小组定期查看植物的生长状况。拒绝塑料垃圾被包括在更广泛的环境保护活动中,从而使零废弃行动具有持续的动力。可以想象,如果一方面在进入超市时候拿起可循环再生的购物袋,一方面又依赖快递送餐来解决一日三餐,那么当地的环境保护行为就很难持续。
启示三:小社区的社会压力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个村子有50多户人家,每家的想法也许不尽相同,也会有人不愿意接受社区制定的规范,但是在一个小社区中,人们更容易达成共识,也容易相互激励和相互监督,从而更容易采取集体行动来保护本社区的环境。环境保护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更需要自下而上的集体行动。
(第一农经整理)
分享:
上一篇:乡村振兴——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下一篇:乡村振兴——打好产业基础是关键